对当前规范师德行为的认识
对当前规范师德行为的认识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但是,它的规范要求具有明显的教师职业特征以及高于其它职业的要求。
例如:
1、上课是否存在迟到、旷工、提前下课和拖延下课现象。
2.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是否存在讽刺、挖苦、辱骂等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
3.是否存在殴打、罚跪、罚蹲、罚吃脏物、罚学生互打、罚头顶装水的脸盆、罚蹲马步等行为。
4.是否存在随意停学生课、赶学生出教室的现象。
5.是否存在利用职责谋取私利、违规向学生乱购滥发教辅资料、乱收费现象。
6.是否存在暗示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的现象。
7.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衣着是否整洁得体。
8.上课是否存在经常接听手机影响正常教学现象。
9.是否有在教室内抽烟的现象。
10.是否存在敷衍了事不备课就上课、作业批改很不认真现象。
再如:
1、禁止有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言行。
2.禁止以任何借口擅自停课、罢教,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3.禁止体罚、变相体罚、打骂、调戏、猥亵学生。
4.禁止违规从事有偿家教、收费补课及动员学生参加收费的补习班、特长班谋取不正当利益。
5.禁止向学生及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券。
6.禁止利用介绍学生就学谋取不正当利益。
7.禁止向学生推销教学用具和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
8.禁止在工作时间、校内打牌、下棋、 上网炒股、购物和玩游戏。
9.禁止酒后上课以及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
10.禁止参与赌博、邪教和色情淫乱活动。
●师德热点问题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其要求规范也是与时俱进。
例如:
原来“五不准”
1、不准对本校学生实施有偿家教;严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区名校长、名导师、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中层及中层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党员教师从事有偿家教;
2、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推销商品或擅自向学生收费;
3、不准有体罚、变相体罚及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
4、不准参与赌博;
5、不准酒后驾车。
修订后:
1、不准实施有偿补课(包括对学生的有偿托管)。严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区“双名三优”、学校中层及中层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党员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或托管。
2、不准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为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或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
3、不准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学生、家长钱物,向学生、家长推销商品或违规向学生收费。
4、不准有体罚、变相体罚及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
5、不准在教育教学、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现在重点——有偿家教
●师德处罚从动真格到力度逐渐加大
处罚:由道德规范、约束到形成法规制裁。
查处:由基层单位调查处理到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直接查处。
举报:由向校方举报到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举报;举报的方式多以实名举报为主;举报的内容体现出对政策的精准把握。
结论:
从“德”字的启示
“德”字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 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这就是“德”。
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
教师的师德就是:做教师要思想正(心术正)、行为正、形象正!
违规违法的事情坚决不要做!
每个人都要敬畏法规!
送两句话:
1、我们都是有侥幸心理的可怜人,尽管现实已经发生在眼前,尽管我们自己心知肚明,但还是会心存侥幸心理,愿意为了自己的欲望搏一搏。
2、我知道,其实人的一生丢掉什么东西也无关紧要,而心存侥幸,被“欲望”左右,去铤而走险,丢掉了“自己”才是最大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