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研一“线”牵,隔“空”对话精指导——区学科教研员深入育秀实验学校开展在线听课与指导
在线教学已经持续了2个月,在这个特殊时期,各学科区教研员毫不松懈,坚持做好线上巡课听课工作,多次空降我校教师的直播课堂进行在线听课与精准指导,帮助教师提升线上教学质效。
4月27日,区中学数学教研员庄建红对职初教师陈逸凡执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1)》一课进行线上听课。本节课陈逸凡通过中国古代著作《孙子算经》引出课堂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带领同学一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及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知识点环环相扣。最后,同学通过例题进行自我总结,归纳课堂所学。在课堂中,陈逸凡采取投票、拍照等方式与同学进行有效互动,同学们能够积极踊跃发言。
4月28日,区中学数学教研员庄建红听了职初教师肖沈的六年级数学课《6.9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2)》。肖沈在课上逐步引导学生探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二种方法:加减消元法,通过一道引例引导学生归纳应用加减消元法应满足的特征,再通过一道例题帮助学生规范格式、梳理思路。课堂中师生互动积极,通过连麦语音、互动聊天和视频展示等多种手段,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高在线学习的效率。
5月9日下午,区中学历史教研员曹敏莅临历史教研组肖珺的课堂。肖珺老师《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用时人创作的《抗敌歌》导入,引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再由日本、中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并不相同。再出示中方、日方和中立方的三方证据进行论证,指导学生掌握三方证据可以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运用张学良对日本态度的转变讲述西安事变,使得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做出的努力。
在线课堂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线上课堂井然有序。同学们能够紧跟老师的提问,很多同学主动打开麦克风回答问题,也有同学利用在线互动对话框参与课堂。老师也及时对同学们的回答做出点评,对同学们的疑问做出回答,提高了教学效率。
5月10日,区语文教研员宋姬听了张嘉怡的八年级语文课《壶口瀑布》。本课作为《壶口瀑布》的第二课时,张嘉怡课前以一段壶口瀑布俯拍视频作为导入,由学生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总结。本课重在对课文语言美的感受和中心主旨的感悟,张老师针对一句句子进行三次比较得出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叠词、修辞以及长短句的使用使文章更为生动,讲解过程中穿插学生朗读,张老师耐心指点,并进行朗读示范。最后的主旨感悟张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历史和实际体会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结合时下热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中教师利用连麦的方式,学生积极发言,老师也能及时予以点评。
5月11日下午,区科学教研员吴志群、沈锋对王春红的《主题九:空气与生命的复习课》进行了线上听课与指导。首先学生通过浏览老师ppt上本单元的单元概述回忆本章内容,接着老师把本章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然后通过学生举手回答的方式,让同学们回答空气的组成成分、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相关内容。又通过视频,重点回顾了植物叶片在光下制作淀粉;一起梳理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过程以及检验结果和方法。通过典型应用示例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巩固,最后通过历年相关会考真题进行进一步检测和巩固。王春红通过同学们举手回答,抽答、抢答、以及钉钉单发老师答案等方法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复习课中,从而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的掌握情况,有的放矢,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本章节知识。沈锋老师和吴志群老师在课后也及时给予了反馈。
5月12日,区生命科学教研员陆海英对瞿晶晶的《案例十二试卷讲评课—南极生态系统》进行了线上听课与指导。
首先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回忆本道题目的题干部分,接着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采用学生自主开麦讲题,教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讲评,期间通过我国现有的南极科考站的相关做法来对应题目当中为科考人员提供蔬菜提出方案和考虑因素,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爱国情怀,同时提高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能力及结论阐释与创新能力;最后通过人类过度捕捞南极磷虾会造成什么后果来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高结论阐述与创新能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在互动环节中形式多样,关注互动消息,发现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疑,并通过“递粉笔”“举手”等方式模拟线下课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陆海英老师在课后也对瞿晶晶老师的这节课给予了反馈。
通过与区教研员的隔空对话,一对一精准指导,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在线课堂的有效性。相信在区教研员的不断督促与指导下,我校教师们将不断反思总结提升,保质保量做好线上教学工作!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