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筑起飞天梦 圆梦太空我强国 ——育秀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活动
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二课于3月23日下午15时40分开课了。育秀实验学校积极宣传并组织居家在线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直播参与“天宫课堂”的学习,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分别在科学和物理任课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利用在线空中课堂,集体观看了直播的全过程。
通过参加“天宫一号”授课,同学们直观地看到宇航员们工作、生活的场景。从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讲解中,大家知道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的奥秘,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同学们感知宇宙奥秘、参与科学知识体验探索的兴趣和决心。
直播结束,同学们的内心澎湃着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之情,用文字记录下了这难忘而又特别的课堂体验。
学生感言:
太空探索,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证明。同往常一样,三位老师在空间站中进行教学。看着一个个有趣的实验,听着王亚平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解,我仿佛来到了太空之中观看茫茫宇宙。“巍巍中国,屹立在日出的地方,霞光把世界照亮。”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这后面不仅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千千万万中国科学家不懈努力的智慧结晶。此生不悔入华夏!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七(1)班 卫芓安
今天,我在家收看了“天宫课堂”,这次的“天宫课堂”有很多实验,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等。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实验是——液桥演示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水也能搭起一座桥,颠覆了我对水的认知,又让我了解到了太空的魅力。在“天宫课堂”里的这些实验不仅十分有意义,还十分有趣,又与生活中的物品息息相关。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永无止尽,“神舟十三号”也会被我们铭记,这次课堂也会在更多人心里埋下种子。
——七(1)班 陈彦洁
在天宫课堂第二课中,王老师和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太空与地面截然不同的现象。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冰雪实验,虽有两次实验失败,但第三次,王亚平老师成功挤出水球,并用结晶体触碰,结晶体一接触到水球,水球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由接触点蔓延至整颗水球,最后整颗球都变成了冰球。这真是神奇!看见这一幕,我十分激动,急迫地想知道它的原理,也想了解更多太空中的趣事!
——七(2)班 张尹臻
王亚平老师曾说:“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触摸得到。”中国航天,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包装尝试,再到现代杨利伟造访太空,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太空上。几千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但中国航天人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改变的只会是时间,中国人对星辰大海的热情、向往与追求只会越来越浓。中国航天,加油!
——八(1)班 陆欣怡
在今天下午空中课堂的劳动技术课上来了三位特殊的“物理老师”——身在太空的中国航天员给我们上课。他们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号空间站中为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了第二次“宫中课堂”。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分别展示了油水分离和抛物体等小实验。这些实验生动的解释了我们身边的种种物理现象,让我对物理学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在观看的同时,我不仅学习了知识还由衷感到我们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如此的强大!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自豪,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未来属于我们,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追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八(5)班 张耘逸
这次的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 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一个个实验,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 让我感受到了浩瀚宇宙的神奇,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
——八(6)班 屠译允
在《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中,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十分激动。中国航天员们在太空向我们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我们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在此向所有宇航员致敬,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地努力学习!
——八(6)班 卫加令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太空“冰雪”实验,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不饱和溶液,知道了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才会出现结晶沉淀。如果溶液未达到饱和状态,它会继续溶解,不会结晶。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水滴就像是一个小冰球,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小热球”。神奇的实验现象令我惊讶不已。
这节课让我意犹未尽,我明白了许多科学道理,也知道了天空的神奇。世界很大,宇宙更无穷大,中学生的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在追寻“科学梦”、 “航天梦”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求知!科技强,则国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点赞!
——八(9)班 陈嘉伟
相关信息